中国作者姓名在国际英文科技期刊中的正确表述

admin 2017-8-15 1428

目前,在国际科技英文期刊发表的论文中,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加上英文期刊编辑和相关工作人员知识范围的局限性,以及受国际英文期刊本身的刊规所困,中国作者姓名的出现形式在国际英文科技期刊上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很不规范 (参阅中国作者姓名在国际英文出版物中的“麻烦”何其多)。这种现象给数据统计,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带来很大的困扰。究其根源,除上述客观原因外,也与中国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疏忽不无关系。比如,同一位中国作者在不同英文刊物上的姓名表述形式,经常前后不统一,甚至在同一本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中,前后的姓名表述也有差异。笔者认为,在国家或出版界对此做出统一规定之前,中国作者,尤其是在科技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应该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不妨先自行规范起来,最起码做到前后统一,自身一致。

就目前科技文献出版情况而言,中国作者姓名的表述形式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传统的中国式的姓名表述形式,即汉语拼音的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中间留空格,名的部分不论是单字还是双字,均拼写完整,双字之间不加短线,只有头一个字母大写。比如“李四光” 写为“Li Siguang”。这种表述方式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这与西方的英文媒体对中国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多有关。比如,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国领导人在英文报道中普遍以“Hu Jintao” 、“Wen Jiabao”的形式出现,这既与中方出版的英文报纸杂志保持了一致,又减少了中国姓名出现误报的几率,不失为聪明之举。但这种表述形式的缺陷也很突出,主要是普通科技工作者的知名度毕竟不能与领袖人物相比。如果作者在校样阶段不注意的话,“名”很有可能变成“姓”,“姓”变成“名”,以至引出一系列检索和查询中的错误和麻烦。

第二类的表述形式是采用西方的姓名表述习惯,即“名”在前,“姓”在后。而这一类又可分成三种:一是采用全名,即单字名或双字名用汉语拼音全部拼出,双字中间不加短线,比如李四光表述为“Siguang Li ”;二是用全名,但双字名中间用短线连接,每个字的头一个汉语拼音字母大写,比如“Si-Guang Li ”;第三种也是用全名,双字名之间用短线连接,但第二个字的汉语拼音只用小写,如“Si-guang Li。但本人认为这第三种用法严格地说是不规范的,因为短线两边的部分应该对称。但因为英文期刑的编辑和出版社对此大多不予计较,故也就随它去了。总体而言,这种表述方式保留了中国作者姓名的完整性,便於通讯联系。尤其是加短线的双字名的用法,可以强调这部分是名,而不是姓。在排版过程中错误较少,在姓名索引中的位置也比较容易搞正确。但也有其缺点,尤其是单字的姓名出错率较高,在排版时哪个是“名”,哪个是“姓”,仍然经常搞错。

第三类是按西方的姓名顺序,“名”前“姓”后,但“名”不用全名,只用缩写。这一类中的双字名,也有四种不同的缩写形式:一是不论单字还是双字名,都只取汉语拼音的头一个字母,即李四光表述为“S. Li” ;二是双字名分别取两个字的头一个字母,中间以短线连接,两个字母均大写,外加缩写点,如“S.- G. Li”;三是双字名的头一个字母大写,而第二个字的头一个字母只用小写,中间也用短线连接,如“S.- g. Li ”。这种用法笔者认为也是不完全正确的,理由如前所述,应该避免;另外,还有极少数作者将双名的每个字头一个字母大写, 但中间不用短线,表述为S. G. Li。按严格的缩写规则衡量,是不规范不正确的。这种采用缩写字母的表述形式,在英文期刊中出现比较普遍,也是许多英文期刊发表文章的规定 (Journal style) 之一。其优点和缺点均很突出。最大的优点是,不论是英文期刊的编辑还是排版的工人均可以一目了然地判断出哪一部分是姓,这解决了外国人对中国人名判断中最头痛的难题。但缺点也很突出,集中表现在与身在国内的中国作者的联系方面。尤其是以航空邮件和传真件的联系方式最为突出:当国外出版社的校样送到国内作者单位时,因为只有姓,没有完整的名,要想找到校样的真正主人,往往颇费周折,非常耽误时间。有时甚至因为作者调动单位,致使校样石沉大海,出版社与作者也从此失去联系。现在因为有了电子校样和电子信箱,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但并没有一劳永逸。因为“有姓无名”的原因失去联系的作者和等待校样回音的迟发的文章仍然很多。

综上所述,中国作者姓名在英文科技期刊上不同的表述方式各有利弊,似乎没有万全之策。就如同外国作者也有同名同姓的时候一样,真正做到天衣无缝是很难的。但只要作者注意了,大量的错误还是可以避免的。关键的是作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如单姓(赵,钱,孙) 还是复姓(诸葛,欧阳,东方),单名还是双名,确定一种相对最佳的表述方式。而且一旦确定就不要更改。保证自始至终的一致性。在一开始投稿时,如果是在网上注册投稿,一定要把“姓” (Surname/Last name)和“名”(Given name/First name/Christian name) 填清楚,万不可因为一时的疏忽,两者颠倒了顺序。如果文章中还有别的中国作者,他们的名字也要写正确。联系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在审查校样时,更要认真负责,需要检查校样中所有出现自己和其他中国作者姓名的地方。不单是文章的首页,而且其后的天头、脚注和文献部分等都要查到,力求万无一失。

总之,在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尽可能地准确统一地在国际英文科技期刊上表述中国姓名,不仅是对作者本人的科研成果负责,更是对国际数据库的论文正确检索和统计的贡献。

作者:李霞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